< 返回 刘家琨的松弛和轻盈被全世界看见了 2025年03月24日

一 202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刘家琨!

真的好激动,以往普利兹克奖的文我从没发过,甚至没有主动关注过,但是这次是刘家琨诶,一定要写点什么


之前完全没想到这么快会再次有中国建筑师获奖(其实算一算离王澍获奖也13年了),可能是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总觉得不太会注意到中国建筑师,虽然现在好多优秀的中国建筑师,这次获奖是不是也代表我们在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了解


朋友圈从昨晚开始被刷爆了,大家都很激动

截了一些带有观点的转发,真的是建筑界过年了





他得奖应该是没什么异议的,回想王澍作为第一个获奖的本土建筑师,一直都是毁誉参半的,另外几个热门普利兹克奖备选人也都是很有争议性的,可能理论大于作品,可能形式大于功能过于重视参数化,可能是网红建筑制造机等等


刘家琨,真的很难说出他的不好,一直与舆论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不算频繁但是持续的高质的产出作品



二 被看见亚洲建筑师

忍不住查了下历届普利茨克得主来自哪些国家


普利兹克建筑奖被称为建筑界的最高奖项从1979年创立以来,每年评选一届,截至2025年(最新一届授予中国建筑师刘家琨),共举办47届累计有54位建筑师获奖(部分年份为双人获奖)


整个亚洲只有13人获奖,但其中9人来自日本,是获得此奖最多的国家,甚至高于英美(美国算上贝聿铭也才8人),基本上代表了西方对亚洲优秀建筑的了解


而如今这13人里有2人接受本土教育的中国籍建筑师了(2012年获奖的王澍和今年的刘家琨,他们都是非常关注地域性的)


这次的获奖真的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也证明了越来越多优秀的本土建筑师被世界看到


除了王澍和刘家琨,还有不少优秀的建筑师在崛起,是不是未来中国也会像日本一样出现更多的获奖者和更多的关注和声音(国内建筑业也正在经历日本曾经经历的衰退期,目前的困境高度相似)


三 刘家琨的建筑松弛而轻盈

刘家琨的建筑一直想写,但是我看过的不多就一直没动手

现场体验和看网上的图纸和照片还是有差别的


去过的一个是成都的西村大院,太好了,用设计解决问题

实际看也很好,很有人情味,会想到小时候外婆家

当时二楼跑道也开放着,那种氛围感很轻松,很打动人




还去过南京的四方当代艺术湖区(那里既有王澍的建筑也有刘家琨)

这里就能看出他们的相似,都是很粗粝的


刘家琨的





王澍的





还有近几年松阳的三庙文化交流中心

一个很安静的口袋公园,风雨廊串联各处,一如既往的松弛又轻盈











到底什么样的设计功力,会让那么厚重、敦实,甚至有点粗糙的建筑给人一种松弛感和轻盈感


松弛感是一种川渝人民的松弛感,不是那些妆容精致、衣着得体,在风景美好的公园草地摆上精心准备的糕点水果然后拍一张美美的照片说“今天很chill”的松弛,而是真的放松的、不在乎的、怎么舒服怎么来的松弛感


轻盈感也是完全不同于日本建筑师的轻盈感,不是纯白、纤细、干净的浪漫建筑,而是一种轻盈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四 普利兹克奖的力量

不想过度去解读或者吹捧,不论是说建筑作品的设计手法还是他的人文关怀, 只能说这个奖他值得


而那么大的激动和震撼,是源自中国的优秀建筑师被看见

这两年建筑行业的衰退和动荡,很多工作多年的建筑师也被迫转行,还在坚持的同行们很少有人不焦虑和迷茫吧。日本建筑曾经也有过从高潮到衰退的过程,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又无法完全学习和借鉴


没有一条前人走过的告诉我们可以走的路,只有去探索新的路

刘家琨获得这个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并不能改变现状也无法改变衰退的事实,他让我们的心又再次热了一下

我仍然相信,专注认真的做一件事,自会引向独属于你的那个未来

此文转载自石头的建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