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海绵城市简介及案例节选 2015年05月19日

海绵城市简介及案例节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0154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地区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西咸新区

1简介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2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3形成

道路透水铺装形成海绵体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4条件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 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 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 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 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5试点

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近 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要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二、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联合申报。试点城市应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 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试点城市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应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试点城市按三年滚动预算要求编制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另行印发。

三、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对申报城市进行资格审核。对通过资格审核的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将组织城市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四、对试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定期组织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罚。评价结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基数10%给予奖励;评价结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具体绩效评价办法另行制订。

五、各地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利部门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谋划,组织有关城市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具体申报工作另行通知。

20141231

6试点城市

记者2015.02.02获悉,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这是光明新区在先后荣膺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后,向国家级新型绿色生态建设试点发起了又一次冲刺。

包括南宁、济南在内的16个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补贴10多亿元,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这一补贴源于20142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文。 

全国130多个城市参与竞争,最后经过筛选有34个进入初步名单。201534日,3部委确定22个城市参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答辩,最后有16个获得海绵城市的资格。 

201542日晚间,根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附录:案例节选(摘自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410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标志着以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等生态友好型的建设方式,将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节选指南内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生物滞留设施、绿地雨水收集、绿色屋面、透水铺装等,以供大家共同研读。

 

1.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

门户区23条市政道路,共计17 km。工程设计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配套设置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将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雨水优先汇集进入两侧的生物滞留带进行渗滤、滞蓄处理,将径流雨水用于补充地下水,发挥径流污染控制、峰值流量削减、水文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作用。

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包括控制径流峰值流量、综合径流系数和径流污染,在三个标准中选择最大的标准作为控制目标。

根据设计标准计算各项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尺寸,包括其附属设施,如预处理设施、临时存储空间、各个过滤层厚度、配水设施等。

所有低影响开发设施均按径流峰值控制目标设计,可实现城市雨水管渠的综合设计重现期标准由2年一遇提高到4年一遇,设施的规模相当于设计降雨量28 mm,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为70%。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不改变传统设计中的雨水管渠排放系统,只是在雨水排放到雨水管渠系统前对峰值流量、径流污染等进行控制。

所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绿化均满足景观要求,设计最大雨水排空时间为24 h

植物配种主要满足以下要求:

1)景观设计的认可;

2)低影响开发设施排水时间满足植物受淹时间要求;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种植土层需满足植物种植要求。

F4-1F4-2分别是道路剖面示意图和生物滞留带实景图。

 



 

 

 

 

 

 

 

 

 

【生物滞留设施】

概念与构造: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适用性:生物滞留设施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

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 m 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 m(水平距离)的区域,可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优缺点:生物滞留设施形式多样、适用区域广、易与景观结合,径流控制效果好,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较低;但地下水位与岩石层较高、土壤渗透性能差、地形较陡的地区,应采取必要的换土、防渗、设置阶梯等措施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将增加建设费用。

 

2.光明新城公园

    占地面积约58.58 h㎡,其中建筑1.40 h㎡,绿地53.06 h㎡,道路广场3.56 h㎡,水体0.56 h㎡。园内排水沟均采用植草沟,在转输径流雨水的同时,可将部分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依据产流量计算,园内年产生的雨量为45×104 m³,园内年产生的雨水量远大于景观用水量,结合水景设施和地形,设置3座雨水蓄水池,规模300 m³/座。

经水量平衡计算,园内给水水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绿化浇灌用水(含绿化浇灌、道路和广场冲洗用水),由园内的雨水收集后供给;另一部分是游客用水,由园内的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两部分相对独立。绿化浇灌用水、道路和广场冲洗用水采用雨水作为供水水源,最高日用水量为589 m³,最大时用水量60 m³。当雨水量不够绿化浇灌时,采用市政给水作为浇灌补充水,补充到蓄水中。

公园内雨水口均设置截污挂篮,公园道路、停车场、公共广场均采用透水铺装。公园内还设有干塘、湿地、渗井等设施。图F4-3是公园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流程图,图F4-4是公园平面图和植草沟实景图。

  

 

 

 

 

 

 

 

 

 

 

 

 

 

 

 

3.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

     部分建筑屋顶采用绿色屋顶,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削减径流雨水,对城市内涝灾害防控和径流污染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停车场应用草格铺砌,广场应用透水砖铺砌,可有效下渗雨水。

【绿色屋顶】

概念与构造:绿色屋顶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绿色屋顶的设计可参考《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绿色屋顶的典型构造如图4-7 所示。




 

 

 

 

 

 

 

 

 

 

适用性:绿色屋顶适用于符合屋顶荷载、防水等条件的平屋顶建筑和坡度≤15°的坡屋顶建筑。

优缺点:绿色屋顶可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但对屋顶荷载、防水、坡度、空间条件等有严格要求。

 

 

 

 

 

 

 

 

 

 

 

 

停车场和广场周围绿地部分采用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停车场和广场超渗径流雨水可流入其周围的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内下渗。

绿地应用了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径流,而且还能消纳周围部分硬质地面径流雨水,效果显著。

F4-5是体育中心透水铺装地面和下沉式绿地的实景图。